《唯一的听众》教学设计
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,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,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,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,使教学效果最优化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唯一的听众》教学设计 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《唯一的听众》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:
1、透过初读,感知文本大意,回顾人物描述方法。
2、透过读划,梳理人物的心理变化。
3、透过整体反复读,补充人物心理活动。
重点:学写人物心理活动。
难点: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,写出贴合文意的人物心理。
一、游戏导入
先来考考大家,你能根据我的提示猜猜这是哪位人物吗?听仔细哦。
1、悬崖峭壁攀山越岭京张铁路全线竣工(詹天佑)
2、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(武松)
3、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大意失荆州(关羽)
4、粉面含春威不露,丹唇未启笑先闻(王熙凤)
你很会听,是位不错的听众。你的思维十分敏捷,一下子就答对了,真是位优秀的听众。
这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位特殊的听众,板书:唯一的听众,读课题。
二、初读感知
1、根据拼音写字:
聋子沮丧溜走抱歉
兴奋慈祥荒唐割舍
最后一齐读一遍这些词语,你们读一个老师擦一个,所以要认真读用心记哦!
剩下“聋子”。这位“聋子”真是聋子吗?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,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,就是唯一的听众。
她是课文中的一个主要人物,还有一位主要人物是“我”。
2、你能说说我与这位唯一的听众之间的故事吗?
3、课文重点描述了这两位人物,在描述人物上我们常用的方法是?
4、请你浏览一遍课文,课文描述了这两位人物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?
“我”——心理、动作,唯一的听众——语言、神态、动作
三、画心理变化
1、首先让我们走进“我”的内心世界,请再次默读课文,仔细划出有关“我”心理活动的词句。
2、“我”的心理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生变化的呢?你能画一画变化的过程吗?请边默读课文,边完成“心理变化图”。
沮丧——充满神圣感——沮丧——自卑——羞愧、兴奋——自信
3、结合文本,进行交流,完成变化图。
四、写心理活动
1、课文用了许多笔墨描述了“我”的心理变化,就像一条美丽的项链把文章串了起来。是什么深深地打动了“我”,使“我”从沮丧自卑逐渐走向了自信呢?
2、请你默读课文,勾画出老人鼓励“我”的语句。
3、读中反馈,明确共有三大块。
4、老人是透过一言一行鼓励着“我”的。这一言一行,其实也蕴含着老人和“我”一样丰富的内心世界,让我们试着去走进。
A、生读第4自然段,老人叫住了“我”,她看到什么,听到什么?联系上文。
生答。
B、于是老人叫住了我,说,谁来读?
C、“我”的小提琴真的拉得十分好吗?她的耳朵真的聋了吗?
D、那她为什么要说谎呢,她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?请你反复地默读这段话,想一想,再说一说,把当时老人的内心想法补充上去。出示:
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,准备溜走。老人想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叫住了我,说:“是我打扰了你吗,小伙子?但是,我每一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。”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,“我想你必须拉得十分好,可惜我的耳朵聋了。如果不介意我在场,请继续吧。”
E、交流。
F、老人是这样想的,于是她叫住了我,说,一齐读。
5、之后老人又看到了什么,听到了什么,她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,又是如何鼓励“我”的呢?请你选取其中的一处,联系上下文写一写。
①我指了指琴,摇了摇头,意思是说我拉不好。
老人想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“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。我能做你的听众吗,每一天早晨?”
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。我羞愧起来,同时有了几分兴奋。嘿,毕竟有人夸我了,尽管她是一个聋子。我拉了起来。
②以后,每一天清晨,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,应对我唯一的听众,一位耳聋的老人。她一向很平静地望着我。我停下来时,老人想:_________________她总不忘说上一句:“真不错。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。多谢你,小伙子。”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。
6、写的过程中连起来读一读,思考一下是否填得既恰当又连贯。
7、交流评价,整体连起来读一读。
8、我们从老人的一言一行,感受到老人与“我”同样丰富的内心世界,这唯一的听众,她是用心灵在倾听,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。
《唯一的听众》教学设计 2一、教材内容分析:
《唯一的听众》是北京版十二册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、清新、很有美感。写了“我”——一个琴艺糟糕、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。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“聋”的老人,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,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,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,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。本文有两条线索,一条是“我”的心理行动的变化;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。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,脉络清晰,层次分明。而课文的理解重点就是通过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描写和“我”的心理行动变化描写感受老教授爱护、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德。因此,在学习课文时,应着重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语言和神情的语句,引导学生换位思考,展开合理想象,体会写人文章在描写上的特点。
此外,本文还有一些美妙的句子,如,对林中景色的描写,“林子里静极了。沙沙的足音,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”,优美动人应引导学生赏析语句,学会欣赏。对老人语言的描写,如诗一般,打动了文中的“我”,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。作为教师的我们,也应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,做他们的倾听者,不吝啬自己的微笑和鼓励,让孩子从我们这里找到自信和满足,健康地成长!
二、学生情况分析:
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学习语文的方法,一方面学生知道写人的文章应该抓住人物的外貌、语言、动作、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描写感受人物形象,体会课文的情感。另一方面,学生的能力还不是很强,知道该抓人物的外貌、语言、动作、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描写,但是如何抓?学生还不是很有方法。基于学生的现状,我在设计时,为学生搭建了各种理解的桥梁,如:换角色的体会、感悟、朗读等。
三、设计理念: ……此处隐藏27617个字……>“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,我能做你的听众吗?就在每一天早晨。”
“真不错。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。多谢你,小伙子。”
◆但是还有一句很多同学都漏掉了,有谁找到了?
出示:有一次,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。
◆为什么你认为这句也是老教授说的话?
3)自读,读通句子
4)引读,理清线索
由于父亲和妹妹说听我拉琴是种折磨,于是,有一天清晨,我独自躲在林中练琴,恰巧遇见了一位老人,在我准备溜走时她对我说了这么几句话——(男生读)我被这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。此后,每一天清晨我都会去林中拉琴给她听,而她也总不忘对我说——(女生读)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。渐渐地,我开始变了,有一次,她竟对我说——(齐读,随机改成直接对话)
2、细读老教授的前3句话,体会“诗一般的语言”
过渡:初次见面时,“我“就被老教授那几句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,因此才会有以后的每一天清晨都去拉琴给她听的事情发生。
1)你觉得怎样的语言称得上是“诗一般的语言”
(节奏明快,语句优美)
2)自读句子,你觉得这些句子读起来感觉优美吗?
3)指名读读2-7节,划出老妇人看到和听到的资料
师:这些话看上去很平淡,为什么会令我觉得像诗呢?老人是怎样会想到说这些话的呢?我们一齐来看看初次见面的那天她看见并听见了什么。
◆交流,出示:
我在一棵树下站好,庄重地架起小提琴,像一个隆重的仪式,拉响了第一支曲子。
琴声就像在锯桌腿。
我不由得诅咒自我:“我真是一个白痴!”
我的脸顿时红起来。
4)结合看到和听到的资料,想像老教授说这番话时的心理活动
◆想像说话
师:此刻你就是这位老教授,请联系看到和听到的资料,说说此时你会怎样想?
出示:老教授看到……听到……,心想……
◆随机理解“诅咒”,体会“我”的自卑
☆“诅咒”就是咒骂的意思。“我”为什么要“咒骂”自我?(懊恼、沮丧到了极点。)
☆指导读句,读出懊恼的语气。
◆小结:
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,透过彼此之间的互相补充,明白了老教授对“我”说这些话的用意。
5)体会“每一天早晨”,感受老人告诉“我”拉琴贵在坚持
老人最后还嘱咐我——(就在每一天早晨),从这句话中你有没有听出来,老人其实是在告诉我什么?
6)再读,体会“我”的内心感受
◆自读,此刻你就是“我”,听了老教授的这3句话之后,分别会有哪些感受?(同桌配合读读、议议。)
◆师生配合读,体会“我”的内心感受
7)体会“诗一般的语言”
此刻你明白为什么这些话读起来感觉并不优美,但却令我觉得是诗一般的语言了吗?
8)小结:
她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老人啊。
9)指导朗读
◆自由读句
这是一位老教授用心良苦的指点,自我试着读好句子,要注意语气、语调。
◆指名读
3、理解第一个“秘密”
自从和老人初次相遇之后,我的心里便珍藏了一个秘密,这个秘密是什么?你明白了吗?
4、细读老人的后两句话,体会对我的鼓励
1)第一句
◆引读:
我每一天都会如约来到林中,应对着耳聋的听众拉起难听的琴声,而她总不忘说——
◆指导读句
老人的这句话该怎样读,才会让听的人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呢?
自我练、指名读
2)第二句
◆引读:在老人真诚的鼓励下,我开始渐渐发生变化,有一天——
◆再来一次,要让听的人深受鼓舞。
三、学习第9节,感受“我”的巨大变化,进一步理解“指点”,体会老人的完美心灵
1、老教授的话有没有令我发生变化呢?自由读第9节,结合重点句子说说。
◆交流,出示:
我又在家里练琴了,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,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。……而此刻,我已经不在乎了。
(充满自信)
我不再坐在木椅上,而是站着练习。我站得很直,两臂累得又酸又痛,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。
(认真练习)
有一次,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。
(大长琴艺)
2、联系老教授的话进一步体会“指点”的方式
1)看来“我”的身上的确有了十分明显的进步,此刻你觉得老教授有没有指点“我”?
2)联系老教授的话说说她是用什么方式指点“我”的?
交流,板书:
耳聋赞美
3、深入体会老人的“完美心灵”
◆体会老教授装聋的良苦用心
☆借助提示练习说话
这样的指点方式,给了“我”什么?又令老教授失去了什么呢?借助提示说一说。
出示:
老教授______________,使“我”_____________,她却失去了(务必忍受)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四、(怎样做)
☆小结:
老教授是为“我”而“聋”啊!
(在“聋”上加上双引号。)
◆师生配合练习说话,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完美心灵
☆虽然老人是——(引读板书:最有声望的教授,首席小提琴手),但是——(学生说话)
3、理解第二个“秘密”
4、联系下文体会珍藏的方式
◆读读第12节,你觉得我是用什么方式把这个秘密珍藏在心里?
(不道破,每一天拉最好听的曲子给老人听。)
5、引读第12节
于是,——,每一天都这样坚持着,我渐渐找到了音乐的感觉——(音乐起)我和老人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,——看到老人——(透过老人的这些动作和表情,猜猜她此刻是什么情绪?——而此时我的内心也充满了对她的——)之后——
五、总结全文,情感升华
1、引读老人的5句话
我总会想她对我起用心良苦的指点,记得初次相遇时她曾对我说——,每一天清晨,我拉完曲子停下来时,她总不忘对我说——,有一天,她竟对我说——,这些都成了我永远无法抹去的、完美的回忆。
2、总结:
这天我们学了一个美丽的故事,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用自我博大的胸怀、完美的心灵呵护了“我”对音乐的热情。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演奏家,但是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都就应能从音乐中感受快乐、感受生活的完美。让我们一齐记住这位每一天清晨里“我”——(再读课题)
板书:指点
唯一的听众“我”
完美的心灵(装耳“聋”赞美)
音乐学院最有声望是教授热爱音乐
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应对成百上千观众演奏
文档为doc格式